INFORMATION
引子
在6月13日的2019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之“助力碧水保衛戰—城鎮黑臭水體治理高峰論壇會議”上,中持股份總經理邵凱和副總經理張翼飛,分別分享了中持在中小城市水環境問題上的思考邏輯與實踐經驗。
國內的中小城市,有著中國最突出的環境問題,量大面廣、綜合性強。中持認為,具體就中小城市小流域斷面達標的綜合解決來說,應結合污染減排(Reduce)、資源回用(Reuse)、自然補給(Replenish)的思考邏輯,重點關注五個層面的內容。
第一層面:環境問題溯源。很多地方環境問題解決不好,是因為缺少可靠的調查數據,更多數據都是基于各種假設和臨時性的抽測;從目前來看,國內很多有關黑臭水體以及斷面達標的成果中,相關內容也較缺乏。
第二層面:市政污水與工業污水。即常說的“兩桶水”,它是每一個中小城市要解決黑臭治理和河道達標的剛需與必由之路。其中基礎的是工業園區的污染,優先級最高,其次是市政污水廠。
第三層面:CSO合流制污水。在黑臭水體的防控系統構建及斷面監控等綜合背景下,我們需要對如何防控那些“零存整取”的大污染投入更多關注。
第四層面:農村面源污染。這算是環境治理的進一步需求,農村很多養殖場建在河邊,糞便在隨意堆放過程中排入河流的總磷總氮會對水體造成巨大污染。
第五層面:河道旁路凈化。通過扎口式管理,在斷面之前通過濕地過濾凈化水體,實現水體的循環再生,這是短期解決斷面達標的最佳方式。
基于這些層面,中持緊跟國家政策導向,不斷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理念,并在具體環境服務中與實踐進行深度融合,形成了與國內中小城市環保需求更為貼合的小流域水環境治理的綜合服務體系。
區域水環境調查
做好調查數據的問題識別、分析診斷是科學規劃的重要前提,中持不僅關注水質、也關注水生態,不僅關注看得見的污染,也關注看不見的污染。無論是在雄安新區的水環境本底調查,還是在河北秦皇島對整個地下水、排污口、水源地的一年駐扎式調查,我們都憑借系統的調查方案,為當地城市規劃提供了可靠而詳實數據支撐。
工業污水提標改造
中持認為,有效控制工業生產對水環境帶來的影響,促進城鎮工業集聚發展并走向良性循環軌道,是解決中小城市環境問題的首要任務,其優先級高于黑臭水體和海綿城市。為此我們提出了以“技術可持續,財政可持續,管理可持續”為核心的,覆蓋工廠車間、管網收集、污水廠、回歸水環境全流程的工業園區綜合環境服務(IES模式)。
目前,IES 服務模式已經在河北、河南、江蘇、浙江等地多個項目上得到了成功應用,為當地水環境的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持也將進一步探索和實踐工業園區水環境綜合環保服務模式和服務要求。
市政污水提標改造
依照污水廠與城市發展的依存關系來看,“一座城三個廠”或將是未來中國中小城市發展進程中污水廠配置的主流趨勢。
這其中,第一個污水廠是每個城市都要配置的市政污水廠,第二個是與之配套的工業園區污水廠,同時,隨著新城區的不斷發展和產城融合需要,建設真正服務新城區,與景觀、河道、城區規劃融為一體的第三污水廠,以帶動基礎價值、產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持續提升,這在未來將是一個明顯的窗口機會。
在中原水城河南睢縣,中持通過對當地流域的系統梳理,在兩三百平方公里的縣域核心區重構起一個環境更加智慧友好的水生態系統,同時還基于四個追求建設了1.0版本的污水概念廠——睢縣第三污水處理廠,在追求健康水質的同時,也著重關注了美好的感官需求。
河口型裝配化污水處理系統
中持將磁混凝、高效澄清+BAF的工藝裝配化,在南京鼓樓區惠民河水質凈化項目中,實現了對COD、懸浮物、氨氮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五類水(氨氮四類水)標準,斷面的達標與有效改善了整個河道的水質,實現了斷面穩定達標。
城鄉有機廢棄物綜合解決方案
中持以區域為服務單元,構建起收集、轉化和利用的三級網絡,綜合解決區域內有機廢棄物的污染問題。配合中持自身的技術產品——滾筒堆肥(SG-DACT?滾筒動態好氧高溫發酵技術)和干式厭氧(DANAS?高干厭氧發酵技術),在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幫助地方構建起物質持續利用的循環經濟圈。
河道旁路凈化系統
通過“扎口式”管理,實現水體的自然活化與生態化,同時把工程預處理系統、人工濕地系統和天然濕地系統進行有機結合,能夠在短期內實現對小流域河道、季節性河道斷面水質達標管理,具有較高性價比。
在廊坊市安次區龍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建設中,中持打造了一個處理規模3萬噸/天的旁路型濕地,在一系列的植物種植和環境美化后,水質凈化濕地進一步升級為一個景觀休閑帶。項目投產不到兩個月,就實現斷面考核穩定達到IV類水體標準,同時也奠定了永定河和龍河兩個生態廊道。
通過近年來的思考、實踐與嘗試,中持認為,黑臭水體的治理是一個非常體系化的工作,城市、城鄉結合段、農村都有著各自的污染特征,需要分別針對各自問題予以協同解決,才能形成更系統化的全流域水環境治理方案。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